公司新闻
行业动态
政策法规
技术标准
联系信息

名称:安徽省五禾环境检测科技有限公司 
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经济开发区立恒工业广场C2西第3层 
电话:0551-65125857  17352908116
网址:www.ahwuhe.cn

再生水灌溉有哪些注意事项?
izing: border-box; -webkit-tap-highlight-color: rgba(0, 0, 0, 0); outline: none; border: 0px solid; 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font-size: 2px !important; overflow-anchor: auto;"> 再生水若需储存,应使用封闭储罐,防止雨水混入、灰尘污染或藻类繁殖,储存时间不超过 7 天(避免水质恶化)。

六、遵守操作规范,保障人员与环境安全

  1. 人员防护
    灌溉作业人员需佩戴手套、口罩,避免直接接触再生水(防止致病菌感染);若皮肤接触,需及时用清水冲洗。
  2. 避免污染周边环境
    • 禁止再生水漫灌溢出农田,防止流入周边河流、沟渠(污染地表水);
    • 灌溉区域与居民生活区、饮用水源地保持至少 50 米距离,避免交叉污染。
  3. 遵循地方专项规定
    部分地区针对再生水灌溉有特殊要求(如京津冀、长三角地区对再生水有机物指标要求更严格),需提前咨询当地农业农村局或生态环境部门,确保合规。


总之,再生水灌溉的核心是 “安全循环”—— 通过严格水质达标、适配作物类型、科学管控灌溉过程,既能节约水资源,又能避免对土壤、作物和人体健康造成风险。
再生水(经处理的污水、工业废水或生活废水)用于灌溉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,但因水质成分与天然水源存在差异,需重点关注水质安全、作物适配、土壤保护等核心问题,具体注意事项可分为以下 6 类:

一、严格把控再生水水质,确保达标灌溉

再生水必须经过合规处理并满足灌溉水质标准,这是保障作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前提,核心要求如下:


  1. 强制符合国家标准
    需严格遵循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》(GB 5084-2021)中针对 “再生水灌溉” 的专项要求,重点关注:
    • 微生物指标:粪大肠菌群数≤10000 个 / L、蛔虫卵数≤2 个 / L(避免作物携带致病菌,影响农产品安全);
    • 重金属与有毒物质:总汞≤0.001mg/L、总镉≤0.005mg/L、总砷≤0.05mg/L(防止重金属在土壤和作物中富集);
    • 有机物与盐分:化学需氧量(COD)≤150mg/L(蔬菜作物)、全盐量≤1000mg/L(非盐碱土地区,避免土壤盐碱化)。
  2. 避免 “未达标再生水” 直接灌溉
    禁止使用仅经简单沉淀、未经过滤、消毒(如氯消毒、紫外线消毒)的再生水,尤其避免用于叶菜类、瓜果类等直接生食或表皮接触的作物(如菠菜、草莓、番茄)。

二、根据作物类型合理选择灌溉方式与用途

不同作物对再生水的耐受度和污染风险差异极大,需针对性适配:


作物类型 适配性 注意事项
粮食作物 较适配 如水稻、小麦,可用于生长期灌溉,但需避免在灌浆期、收获前 15 天内使用(减少污染物残留)。
叶菜类作物 需谨慎 如白菜、生菜,再生水易通过叶片附着或渗透进入可食部分,建议仅用于非生食品种,或采用 “滴灌” 而非 “喷灌”。
果树类作物 较适配 如苹果、柑橘,可用于根系灌溉,但需避免直接喷洒果实,收获前 20 天停止使用再生水。
非食用作物 适配 如草坪、苗木、棉花,无食品安全风险,可优先使用再生水,降低优质水资源消耗。

三、控制灌溉量与频率,保护土壤生态

再生水中的盐分、有机物等成分若长期过量积累,易导致土壤板结、盐碱化,需通过科学灌溉规避风险:


  1. 避免过量灌溉
    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保水能力确定灌溉量,例如:小麦生长期每亩再生水灌溉量不超过 200m³,避免水分下渗携带污染物进入地下水。
  2. 定期 “洗盐” 灌溉
    每使用 3-5 次再生水后,用一次淡水(如地下水、地表水)灌溉,冲洗土壤中积累的盐分和残留污染物,防止土壤盐碱化。
  3. 结合土壤质地调整
    • 沙质土壤:透水性强,可适当提高再生水灌溉频率,但需控制单次量(避免污染物淋溶);
    • 黏质土壤:透水性差,需减少灌溉频率,防止土壤积水和盐分滞留。

四、加强土壤与作物监测,及时规避风险

长期使用再生水灌溉需建立 “土壤 - 作物” 双向监测机制,避免潜在污染累积:


  1. 土壤监测
    • 频率:每季度检测 1 次,重点关注土壤 pH 值(正常范围 5.5-8.5)、全盐量(≤1000mg/kg)、重金属含量(如汞、镉、砷);
    • 应对措施:若土壤 pH 值>8.5(盐碱化倾向),可增施有机肥或酸性改良剂;若重金属超标,需立即停止再生水灌溉,改用淡水并种植重金属富集能力强的植物(如蜈蚣草)吸附修复。
  2. 作物监测
    • 外观监测:定期观察作物是否出现叶片发黄、枯萎、果实畸形等异常(可能是盐分或毒素胁迫);
    • 品质监测:收获前对可食作物抽样检测,重点关注农产品中重金属、致病菌残留(如粪大肠菌群),确保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(GB 2762-2022)。

五、规范灌溉系统设计与维护,减少二次污染

再生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不当,易引发管道堵塞、水质二次污染,需注意:


  1. 专用管道与设备
    再生水灌溉系统需与淡水灌溉系统完全分开,避免交叉污染;管道建议选用耐腐蚀材质(如 PVC、PE 管),防止再生水中的有机物或盐分腐蚀管道,释放有害物质。
  2. 定期清洗消毒
    灌溉管道、滴灌带、喷头等设备每 2-3 个月清洗 1 次,每年用含氯消毒剂(如次氯酸钠)消毒 1 次,防止管道内微生物滋生(如细菌、藻类)堵塞设备或污染水质。
  3. 避免露天储存